□本报记者 宋亮亮 林韦玮
“前几天在五源河发现20多只栗喉蜂虎和7只蓝喉蜂虎!”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松兴奋不已。在他看来,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的蜂虎,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此次它们又添“新居”,进一步说明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海口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七次党代会和省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从水清岸绿的美舍河,到碧水清幽的东西湖;从鸟飞鱼跃的潭丰洋,到红树葱郁的东寨港……海口以强烈的生态意识、务实的生态举措、坚实的生态本底,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提升了城市的颜值和品质,为百姓构筑了幸福美好的家园。
牢记“三句话”趟出生态新路
在海口,很多党员干部对这“三句话”耳熟能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上述三句话,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高度凝练,也是新一届海口市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暨社会文明大行动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多次强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这“三句话”,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为了帮助党员干部进一步更新观念,从2016年12月开始,海口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广仁,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张明祥等一批专家学者前来作专题讲座,让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全市上下以新理念为指导,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口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一个个生动的实践,呵护着绿水青山、碧海蓝天——
美舍河是海口的“母亲河”,全长约16公里,穿城而过,流域面积19.4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变成“臭水河”,不仅影响了沿岸居民生活,也影响到海口的发展和城市形象。多年来,海口对美舍河的治理一直在进行,主要通过末端截污、硬化河道和清淤等传统模式,但效果始终有限,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美舍河,也成为了海口水体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6年底,海口市全面启动美舍河综合治理工程,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摒弃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治理方式,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特别是在美舍河流域凤翔段3.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堆弃场之上,建成了1.4万平方米、全国最大的八级功能性梯田人工湿地,里面种植了美人蕉、再力花、芦竹、睡莲等10余种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的水生植物,每天可处理5000吨生活污水。此外,还将“三面光”的河道改造为浅滩、湿地,在河滩上种植本地大叶油草,在河道中种植红树林,成为我国在城市内河成功种植红树林首例。美舍河,逐步恢复了本来的“颜色”,再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白鹭飞,不仅赢得市民的良好口碑,还赢得各界的广泛点赞。2017年8月,美舍河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年底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近日又荣登由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开展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光荣榜”,成为海口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仅有美舍河。位于三角池片区的东西湖,享有“海口之眸”的美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10万人才跨过琼州海峡,不少“闯海人”都聚集于此开始他们的闯海梦。后因长期受污水排放、内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饱受周边居民诟病,虽被多次清淤整治,但收效甚微。2017年5月,海口全面展开东西湖水体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水生态建设、强化水质净化”等方法,重建东西湖水生态。同年11月,海口启动三角池片区(一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引领,融入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理念,仅用了120天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市井文化,修复了城市记忆,打造了一个“最海口”的休闲文化体验圈。今年5月14日,《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正式发布第二天,海口就在这里举行了“百万人才进海南——海口在行动”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大量人才前往。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除了美舍河、东西湖的美丽蝶变,五源河从传统的“三面光”水利工程变为生机勃勃的国家湿地公园,潭丰洋由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变为绿意盎然的省级湿地公园……这些都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在海口的落地、生根。看着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筑巢栖息的蜂虎,市政协委员黄驹表示,建设理念和规划思路的转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变,“这些美丽的小鸟,就是最好的证明。”
立足长效化搭建“四梁八柱”
常言道,“攻城不易,守城更难”。要不断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离不开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为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海口市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建章立制——
2016年底,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口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海口城市更新行动纲要》,系统开展水体治理、增绿成网、土地修复等工作。2017年9月28日,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行动方案》。
2016年底,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设立了市、区两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制定并实施了《海口市人民政府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工作实施方案》《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3个文件。2017年3月,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将上述3个文件向全国林业系统印发,为各地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供学习借鉴,海口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做法获全国推广。
2017年6月,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将湿地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2017年7月1日,《海口市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开始施行,搭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众参与、防治结合的扬尘污染防治机制。
2017年9月1日,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并于今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海口首次制定出台内河保护管理专项地方性法规。
2017年9月28日,海口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海口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共海口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坚持生态引领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
2017年10月,海口市成为全国首批“湾长制”试点,并率先将“河长制”与“湾长制”结合,实现“河湾同治”。
2017年11月,成立海口市规划委员会,搭建“多规合一”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7年12月,海口委托国家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中心和天泽(北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编制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
2017年12月,海口印发《海口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同步配套《河长制会议制度》《河长制工作信息共享制度》《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等相关文件,建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总河长,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23个市管主要水体市级河长,覆盖373个水体的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共设立四级河长1420名。目前,河长制巡河工作已实现常态化。
此外,2017年还印发《海口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担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在2017年度全市绩效考核中首次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市级部门绩效考评共性目标,与机关执行力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指标同列,成为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环保责任体系全地域覆盖,大环保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6月22日,海南省首个湿地保护协会——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成立。该协会将为海口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湿地城市,进一步夯实生态立市之本,推动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
有了长效机制的保驾护航,城市更新“五化”先行效果初显,美舍河、五源河、潭丰洋等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加快建设,全市32个水体治理有序推进,海口的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多方好评。
2017年11月,全省推进河长制工作暨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现场会在海口召开; 2017年12月,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会在海口召开;今年2月1月,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来海口考察时,用“漂亮”“感动”“不虚此行”几个词总结了海口湿地之旅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并表示“海口高度重视、全面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工作成效值得赞赏”;今年4月10日,国家河湖长制督查组莅临海口市督查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对海口市河湖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今年6月11日至12日,湛江市人大常委会考察组来海口考察,点赞海口的城市更新、湿地保护等工作新风扑面。“海口的湿地保护理念先进,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别具特色的湿地景观,保护了城市生物多样性,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湿地景观的乐趣。”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李长合说。
瞄准“为了谁”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海口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
海口多条城市干道绿化带建成时间在10年以上,很多灌木、地被植物已老化、破损,一些绿化植物长势过快、种植过密导则致行车视线受堵,灌木绿化带还存在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海口积极学习借鉴厦门等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五化”先行。该项工作落实“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坚持科学的规划、合规的建设、绿色的发展、优化的管理、贴心的服务,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颜值和品质。净化方面,坚持“巩固、提高、精细化”原则,建立环卫保洁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的整洁度;绿化方面,通过种植椰子树、大叶油草等本地植被,凸显本地特色;彩化方面,在城市主干道种植三角梅,注重不同层次、不同颜色的植被搭配,凸显仪式感和艺术性;亮化方面,启动了城市景观亮化工程,展现独特的夜景魅力;美化方面,重点做好海秀快速路和环岛高铁海口段沿线的美化提升。
经过“五化”,滨海大道“透绿见蓝、透光见海”,城市夜景流光溢彩;国兴大道夜晚灯光璀璨、美轮美奂;海府路、白龙路整洁靓丽;龙昆南路椰树婆娑、三角梅怒放、大叶油草翠绿欲滴……“很多道路更通透了,空间也更宽敞,沿途风景很漂亮,令人心旷神怡。”市民江一钦说。“湖水清了,风景美了,老百姓又多了一个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市人大代表郑海娜对整治后的三角池片区如此评价。“以前我家这边有个排污口,污水恶臭难闻。现在臭味没了,这一带还增设了生态景观休闲廊道,晚上我一有空就陪父母过来散散步。”家住琼山区安得园小区的市民黄少慧说。
值得一提的是,海口的城市更新“五化”先行,一直秉持“简约、俭约、大气”的原则,仅本地树、本地草、本地花的选择,较以往的绿化形式,就降低了25%的绿化成本和30%的养护维护成本。
此外,海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坚决抓好两项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
优质的生态产品纷至沓来,实在的民生福祉有目共睹,让海口的老百姓大大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激发了大家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家住龙华区园内里社区的梁观爱,每天都会带上印有“百姓河长”字样的红袖章,来到离家不远的东西湖巡查。“以前经常和家人来这里休闲散步,但是后来湖周边环境渐渐变差,就很少过来了。”梁观爱说,东西湖承载着她最美好的记忆,经过此番治理后的东西湖重现了水清岸绿,自己甚是欣慰。为了保护好崭新的东西湖,她与20多名周边居民主动报名,成为了这里首批的“百姓河长”,通过履行河湖巡查等职责,带动居民护河爱水。
百姓河长、环保志愿者、“候鸟”志愿者、湿地保护志愿者、爱鸟志愿者……在海口,像梁观爱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不仅如此,海口开展的“深呼吸·游海口”美舍河湿地公园徒步活动、保护母亲河千人健步走、青少年保护湿地主题演讲比赛、世界湿地日等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绿色家园建设出一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呵护下,海口的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一流。生态环境部2017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海口2016年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再次排名第一,连续七年获此排名。今年5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4月和1—4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海口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均位居第一。
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强调,“抓生态环境就是抓营商环境,抓生态就是抓发展。”在海口,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明显。据市商务局统计,2016年海口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97个,协议投资额1589亿元;2017年海口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44个,协议投资额1781亿元。美国Tetranov International医药公司、普华永道、华侨城、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大型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6月19日,海口市联合普华永道在上海开展的招商推介活动中,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海口的生态文明建设引人瞩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期待与海口携手合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海口,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举全市之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同时坚决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忘初心,一路前行!